从学生到职场人:求职路上,如何避“雷”?
【栏目名称】:就业指导 【时间】:2020-06-23 【作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全国经济,小微企业正处于寒冰期,大中企业也纷纷裁撤部分员工并鼓励停薪休假,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即将走向职场的各位毕业生们,是不是正在为如何面试、如何面好试而纠结不已?在众多毕业生都在准备进行就业面试的时候,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吗?又应该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展现给用人单位呢?
那么接下来,我也想就此来为毕业生们梳理一下就业的环节,谈谈我们怎样才能避开求职路上的“雷”,顺利从学生的身份转换为职场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找工作也是如此,在开始找工作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大致方向。职业规划整体主要分为三部分:
1.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求职基础,大部分同学将来会从事与你专业相关的职业,所以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培养专业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入大学初期便应当做好这四年的学业规划,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我带过的几届学生中,在毕业季找工作时,总有个别学生由于仍存在未通过的科目而延迟毕业,严重影响自身的就业进度,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严格地做好学业规划,对自己负责。
2.重视硬实力
硬实力——GPA、学校以及资格证。你的GPA决定了你是否能够符合公司的标准,因为大公司对GPA会有基础的要求。在与国内诸多顶尖大学毕业生的同台竞争中,同学们又该怎么证明自身的学术能力呢?根据我的经验来说,考证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便捷”的方式,只要跟你的专业方向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相关的资格证书都可以积极地去考取,在与你综合水平相当的人同台竞争时,一个职业证书往往会成为你的亮点,让你有更大的几率脱颖而出。
3.培养软实力
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软实力,招聘单位往往更看中沟通能力、人际网这两点。在国内的应聘渠道主要包括校招和社招两大类,无论是何种途径,内推一定要重视,因为网申的通过率是有一定限制的。在招聘季,一个HR可能会收到几万封简历,网申往往是平均六秒钟看一封简历。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大的几率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我们学校在校招环节中,老师们都会有重点推荐的名额,这无疑是加大同学们自身的砝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这个名额,遇到心仪的合适的岗位一定要积极与自己的辅导员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目前同学们接触最多的应聘渠道应当是校园招聘和网申。
曾经有机构做过分析,企业最稳定的人才来自于校招,其次是内部推荐,最后才是外部社招,多位HR也表示校招是每年招聘的重头戏。以地产行业为例,一边裁员新闻不断,另一边校招却是如火如荼,许多企业高层亲自带队招聘。大多数公司对刚刚毕业的学生,都会制定一系列成长的培训,为的就是让刚刚出校门的学生们更快地适应公司文化、氛围以及工作。换句话说,在同等条件下,校招进来的学生会比社招进来的人得到更多的机会。我建议应届生一定要参加校园招聘,相比日后的跳槽,这绝对是最轻松的招聘,没有之一。
什么叫做网申?网申其实就是你找工作的一种途径。第一步是填信息,比如学校、成绩、专业、课程、GPA以及简历等。今年开始,有些公司会要求你单独去罗列实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实习是多么重要。填完以后,需要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加入我们公司?你对我们公司的认识是什么?当你自身条件符合企业招聘要求后,你才有机会参加下面的考核。我的建议是,各位应届毕业生们一定要重视和珍惜自己“应届毕业生”身份,尤其是计划未来在一线城市落户的同学,北上广深户口常常一证难求,相比之下这些城市的企业往往会给应届生留出一定数量的户口指标。
个人求职简历,可以说是找工作的关键。那么,高质量的求职简历要怎么写呢?与招聘职位需求一一对应,充分突出个人的专业素质、经验技能,这样就可以制作一份有针对性、高匹配度的简历了。建议同学们不要用一份简历投递所有企业,要根据目标职位、企业性质有针对性地体现个人能力,这样会提高个人在求职时的成功率。
1.简历写作原则
写简历时,采用四大原则+四大描述方式,最容易获得HR的青睐,这也是目前通用的方法。四大原则:真实、独特、相关、简洁;四大描述方式:关键词说话、行为词说话、数字说话、结果说话。
2.简历要素
一份简历中包含的内容有: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教育背景、工作或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社会实践、奖励情况、英语和IT技能、其他个人情况。在这当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这会让HR看你的简历更有重点。
前面都是铺垫,面试和笔试才是真正展现个人能力的环节。这里同样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笔试。那么笔试考什么呢?不同公司可能考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四大的话,可能会考逻辑等内容;比如投行、传媒等,会给你一个场景,让你来判断在这个场景下需要做什么。笔试想要重点考大家什么呢?一是你的英语水平、阅读理解,二是你对公司文化的了解,在处理问题时,你所反映的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相吻合。
当通过笔试之后,同学们可能会在一天之内会收到虚拟面试的邀请。它是要求你对着屏幕,回答问题,系统会根据你回答的逻辑,进行一系列的筛选。通常你只有一次机会来回答。绝大部分人在首次面试时,都会出现紧张、焦虑、迟钝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面试前多多演练,训练自己如何在时限内逻辑清晰地、合理地回答出问题。
作者:郑岩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