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青年学子倾力打造属于青年自己的“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并推出第一堂大课《奋斗》,引导广大青年破解“青春之问”,表达“青春之声”,造就“青春之我”,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积极响应此次活动, 在必威betway平台团总支副书记胡鑫垚的带领及组织部干事刘娜的组织下,特此面对必威betway平台全体大一同学于2023年5月30日晚八点在必威betway平台A123观看此次《奋斗》课堂直播!

同学们全神贯注的观看着此次直播,《奋斗》课堂里让我们了解到了:
一: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晨钟”之使命》一文中提到:“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提出青年的文明是奋斗的文明,他肯定青年的创造性、提倡青年奋斗、激励青年有所作为。李大钊从历史规律和世界变革之中看到了青年奋斗的意义,深刻认识到改变青年思想对于改变中国的重要性,他提出的以“青春中华”为口号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二: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当时的中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其中,由新民学会组织的湖南籍青年成为赴法大军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蔡和森、萧子升、徐特立、向警予、蔡畅等多人都先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前往了法国留学。毛泽东作为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对勤工俭学运动投入了巨大精力,然而最后他本人却没有成行……
三:上个世纪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青年,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苦苦寻觅救国救民的出路。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地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同年9月,他又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具体的建党步骤”,1921年12月,蔡和森归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蔡和森英勇就义,时年36岁。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几乎每人都有一个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经历,他们用青春年华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体院学子坚定的眼神是对此次直播最好的反馈,在课堂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我们可以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做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无奋斗,不青春!不仅仅是口号,还得我们一步一步去实践,去完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最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